文/李玲(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主治医师) 分娩后六个月内,如果新妈咪在搬重物、跑步、大笑、咳嗽甚至是改变体位时都可能有少量尿液渗出,并且自己无法控制,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产后尿失禁。 事实上,约有30%以上的新妈咪会被尿失禁的尴尬所困扰,另外,盆底肌肉松弛带来的阴道松弛,还会影响到性生活,严重影响到新妈咪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。 ![]() 【抓住产后尿失禁的元凶】 分娩所造成的损伤、妊娠本身都是发生产后尿失禁的重要因素。 女性的身体中,由内骨盆筋膜、骨盆隔膜和会阴三部分组成的骨盆底,直接联系着子宫、膀胱和内脏器官。在健康时,骨盆底与内脏紧紧地相互支撑,哪怕腹压增加,内脏都不会向下压迫到膀胱与尿道,也就不会引起尿失禁。但由于骨盆底又是受子宫等器官所支撑着的,因此,当子宫的情况发生变化时,骨盆底、内脏,乃至膀胱与尿道,也会受到影响。随着妊娠周数增加,孕育着胎儿的子宫体积与重量渐增,相对的骨盆底肌肉群就必须承受超乎常人的压力。 妊娠改变了体内荷尔蒙,高浓度的黄体素降低了骨盆支持系统中韧带的张力,减弱了骨盆底肌肉群的收缩力,随着泌尿器官如膀胱、膀胱颈、尿道的移位,影响了尿道闭锁系统的完整性。 最后,当分娩时因胎头的下降而压迫、推挤、扭曲生殖道与泌尿道,骨盆支撑系统的肌肉与韧带易受撕毁、创伤,肛提肌受损,盆底肌肉松弛,进而使尿道膀胱颈下移,其位置不受到腹压的影响,腹压升高时膀胱颈和近端尿道不受到控制,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。 产后尿失禁按照症状的严重分为4度。 I度:咳嗽、大笑等腹压增高时偶有尿失禁;Ⅱ度:任何腹压增高时都有尿失禁;Ⅲ度:直立时即有尿失禁;Ⅳ度:直立或斜卧时都有尿失禁。 【12类新妈咪最易出现尿失禁】 孕期劳累的妈咪; 在孕期或者怀孕前,有便秘导致排便时间较长情况的妈咪; 在分娩过程中,自子宫口打开直到宝贝出生的时间长达5小时以上的妈咪; 个子高、体重偏重的妈咪; 35岁以上首次生产的高龄产妇; 由于慢性鼻炎等疾病引起的易打喷嚏、易咳嗽的妈咪; 宝贝出生体重在3500克以上的妈咪; 分娩过后一周,子宫仍压迫膀胱的妈咪; 分娩时难产的妈咪; 产后过早、过快减肥的妈咪; 产后过早、不恰当地使用腹带的妈咪; 生过3个孩子以上的妈咪。 【产后尿失禁治愈3关键】 产后3个月是治疗最佳时机。 新妈咪在分娩后42天最好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,如果产后出现了尿失禁问题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。盆底康复锻炼可以有效地收缩盆底松弛的肌肉,恢复肌肉的张力和弹性,治愈尿失禁等问题。而产后3个月是做盆底康复的最佳时机,否则随着年龄增大不但增加治疗难度,而且尿失禁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,越来越严重。 【5方法缓解产后尿失禁】 只要产后调养得当,锻炼及时,由于孕产原因引起的压力性尿失禁是完全可以治愈的。其要旨为:“科学的运动治疗及避免过早负重”。 凯格尔运动(Kegel):凯格尔运动就是骨盆底肌肉的收缩运动。经由反复的运动训练来复原并加强骨盆底肌肉的功能。新妈咪可先以中断尿液的感觉来体会一下盆底肌肉收缩运动。解尿解到一半时,试着让解尿中止,这时会感觉会阴部收紧的感觉。多感觉几次,熟悉了之后就可以随时做这个运动,比如等车时、看电视时、走路时…… 平躺在床上进行仰卧起坐运动10分钟,每日2次。 平卧在床上进行快捷而有规律的伸缩双腿运动10分钟,每日3次。 提倡蹲式排便。蹲式排便有益于盆底肌张力的维持或提高。 尽快治疗可能引起腹压增加的疾病,如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咽炎、肺气肿等引起严重咳嗽以及习惯性便秘等。 治疗方案包括如下要素:收缩次数、运动频率、一次收缩持续的时间以及周期。 一开始运动的收缩次数应较多;运动频率则建议每天运动,可分3~4次完成。一次收缩的持续时间,如果肌肉无力,收缩无法持续到10秒,可由2~3秒开始,再逐渐增加至10秒。至于周期的长短,一般而言施行3个月以上才能看到初步效果,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恒。 【10细节帮你远离尴尬】 1.养成规律大小便的习惯,吃纤维食物,多喝水。 2.不要故意减少水分摄取,也别憋尿。 3.分娩时配合医生正确用力。 4.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,防止泌尿系统感染。 5.分娩后要注意休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,不要过早负重,避免劳累,避免增加负压的体育运动。 6.须注意产后运动,加快会阴肌肉的复原。 7.用正确姿势提重物,避免腹部用力不当而导致膀胱与尿道正常位置的改变。 8.产后适当减肥,如果有产伤要及时修复。 9.适宜的性生活,每次性生活后要立即排小便,避免手淫。 10.要有乐观、豁达的心情,学会调节自己的心境和情绪。 |